江西上饶:文乐杯初高衔接思辨阅读教学主题研讨会召开

2024-12-27  

12月25日下午,“文乐杯”初高中衔接思辨阅读教学主题研讨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七中学进行。“文乐杯”创始人、上饶市第一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廖焕山老师、广信区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忠来、上饶市实验中学语文组长林肖慧和“文乐杯”团队老师、广信区第七中学校长丁丽华以及七中所有语文老师一并参加。本次活动由办公室主任曾怡主持。

活动伊始,廖焕山老师围绕“思辨教学”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从生活事例出发,强调语文教学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训练。老师要抓住知识的清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高耗低效、盲目地用知识去转换分数。廖老师不仅以其教授《师说》课例为蓝本,深入挖掘其中的思辨元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通过对“师”这一字一角的解读,鼓励老师要在传承好文化知识基础上培育好学生的思辨能力。

活动现场,上饶市实验中学的杨婉婷老师、广信区第七中学的韩小欢老师、上饶市第一中学的廖焕山老师依次上阵,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三堂精彩纷呈的思辨课堂。

上饶市实验中学的杨婉婷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整堂课紧扣“思辨看人物”这一核心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探索于勒形象的变与不变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辩证地审视菲利普夫妇的行为与态度。通过这一过程,激发学生对文中两位主要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韩小欢老师通过引领学生扣住《西游记》文本章节跳读章回内容,以“三打白骨精”里的情节抓住“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逐”和“猪八戒的三挑”,在一边指导阅读方法,一边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悟空坚持除恶务尽原则的“恶”和唐僧以出家人的“善”驱逐了孙悟空的行为。

廖焕山老师以三则文言文《狼》展开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读通文本后,巧妙地以问题为引,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为何是狼,而非其他动物?”“为什么是屠夫,而不是其他身份人物?”这些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更促使他们跨越文字表面,探寻背后的深层含义。

整堂课中,廖老师始终保持着与学生的亲密互动,以亲切而不失幽默的教学风格,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他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自由碰撞。在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打开了思索的闸门,沉浸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思考之中,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课后,吴忠来主任和林肖慧老师分别就三堂课进行了点评。

吴忠来指出思维是语言的外衣,思维才是真正的力量。从中考对思辨文章的一种重视,进而谈到如何培养思辨能力。他评价道,今天三节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比较、质疑、讨论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吴忠来还谈及明晰思辨能力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读文本”,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其次是“读人”,在语境中品味出作者表达的观点、情感;然后是站在更高的层次“读出自己的思考”。

林肖慧老师在评价三节课很好的落实了思辨阅读与表达这一目标任务,同时重点谈了自己对思辨认识的三个层次:一个是字面的层次暨事实思考,读出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推理性思考,立足事实去总结;第三个层次是批判性思考,就是由文章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校长丁丽华发表了总结性讲话。首先她对廖焕山老师及“文乐杯”团队的到来表达诚挚谢意,感谢他们所带来的宝贵知识与深刻思想。随后,她指出,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思辨思维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中的核心地位,更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点亮了一盏明灯,指明了未来教学教研的一个方向。丁丽华强调,这次活动对语文课堂的深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鼓励教师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挖掘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活动也激发了与会老师的教学教研的热情。教师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怀揣初心、矢志不渝,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不断钻研、积极探索,为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通讯员赵晓芳廖汉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