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谚语
在龙泉驿区
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小孩
学习都已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
近年来
龙泉驿区整合优质的社会资源
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建设
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助力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
5月20日上午,尚学龙泉·柏合街道黎明社区教育工作站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暨示范学习型社区建设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龙泉驿区又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暨学习型社区落地。
9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为社区居民找到新的生活乐趣
在柏合街道黎明社区刚打造好的教育实践基地——神农百草苑里,龙泉四小的孩子们种下的玉米长势喜人,而此前种下的莴笋已经成熟,他们兴致勃勃来到基地里,忙得不亦乐乎。旁边那块由光华东山学校打理的地块里,孩子们种的茄子也已长出了新芽。这块基地,也成了“双减”下孩子们在休闲时间最愿意来的地方。
而对于黎明社区的居民来说,生态移民后的他们一下子没有干农活了,有时候还觉得手痒痒,于是他们便三五成群来到基地里,松松土、拔拔草,协助孩子们一起打理这块地,在劳动中寻找到了更多的快乐。据黎明社区党委书记郑发蓉介绍,神农百草苑的打造不仅辐射了社区周边光华东山学校、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龙泉中学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4所学(院)校,为“双减”落地后孩子们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场所,同时以神农百草苑为纽带,整合了周边资源,增强社企联动,使之成为社区、企业、居民、学校的交流互动平台,为黎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添砖加瓦。建成后的百草苑,将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打卡,逐渐形成一条城市旅游路线,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据介绍,龙泉驿区目前已打造出尚学龙泉研究培训基地—应急救护生命教育基地、本树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大面街道—师大社区扎染、东洪梵木艺创基地;柏合街道—黎明社区学生劳动实践、柏合草编传承基地;洛带镇—老街社区陶艺、宝胜田间大课堂基地;西河街道—“东客西河”客家文化学习基地等社区教育体验学习基地9个,每年惠及居民约2万人。
4条游学线路
让居民在行走中体验学习
“游学”是近几年新兴的名词,它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学习,是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游学的深刻体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是宋代诗人朱熹笔下青龙湖湿地公园的写照。近年来,伴随着绿道行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游学形式,更多的孩子选择来青龙湖湿地公园体验游学的乐趣。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了解青龙湖的鸟类知识,为他们进一步树立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意识;奔跑在智慧跑道上,他们通过在跑步的过程中实时了解自己的运动数据,从而感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来的科技体验感;在明蜀王陵参观,让孩子们在精美的历史遗迹中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介绍,近年来,龙泉驿区结合全区地理特性和丰富的资源,共打造出尚学龙泉·青龙湖湿地游学、尚学龙泉·桃花故里游学、尚学龙泉·大运汽车游学、尚学龙泉·洛带客家游学等4条游学线路,设计结合看、听、品、感为一体的体验课堂,让孩子和社区居民在游玩中汲取知识,在体验中丰富生活。
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在今天的龙泉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氛围正在形成,全民终身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风
责任编辑:江逸 邓爽
编辑:张静
记者:林萍 杜思琪
图片:任浪莉
部分图片由区社区教育中心和龙泉四小提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龙泉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