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5月20日,渝中区首届家长节暨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红岩村校区举行,通过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等多元形式,为家长和学校、家长和孩子搭建相互了解、交流的空间,展现“校家社政”携手育人的蓬勃力量,促进高质量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构建。
重庆市教委、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渝中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各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成渝两地家长、教师代表等嘉宾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渝中区教委供图
“家校社政”四方联动 成渝携手共育美好
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如何才能达成三方有效联动、同向发力?
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陈平介绍,渝中作为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创新构建“家校社政”四方联动机制,形成“渝中经验”。为进一步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渝中区成立了第三批家长学校,包括重庆复旦中学外国语学校、渝中职教中心、重庆市启聪学校、重庆大同实验学校、渝中区实验幼儿园、民乐村社区等,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全覆盖。
活动现场,为这批家长学校举行了挂牌仪式。与此同时,亲子共游学“步量成渝”双城交互访学联盟正式组建,渝中区将携手成都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等社区教育学院,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交流合作,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亲子共游学“步量成渝”双城交互访学联盟成立。渝中区教委供图
“菜单”丰富 让终身学习泛在可及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路径。
渝中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建构“全方位教育惠民”新体系,打造“全时空泛在学习”新空间,引领“全市域全民阅读”新时尚,打造的“15分钟终身学习服务圈”惠及千家万户,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联体”建设典型,连续10年获全国终身教育学习品牌,交出了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渝中答卷。
启动仪式上,重庆开放大学渝中学院正式揭牌,将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和重庆开放大学的体系优势及资源优势,高质量开展教学,深化开放教育特色,为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重庆开放大学渝中学院揭牌。渝中区教委供图
据悉,本次渝中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菜单”丰富,将通过家庭教育专家讲座、中小幼分学段家长沙龙等特色活动,为全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机会,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陈平表示,渝中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集聚“协力、协作、协同”的育人新动能,持续完善“多元化、个性化、泛在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全龄友好”学习型城区。
聚焦“三化” 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在知识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如何打造全天候、全场域、全覆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现场,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从三方面给出建议。
一是强化数智赋能,激发终身教育新动能。要充分运用AI等智能化手段,打造便捷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持续推进重庆市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乐渝学”微信小程序和学分银行平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资源共享通道,构建全矩阵“泛在学习圈”。
二是优化资源供给,打造普惠共享新范式。要以“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品牌课程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网络优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推送力度;不断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打造新型公共学习空间,为居民提供泛在可及、丰富多元的高质量终身学习服务。
三是深化协同配合,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跨部门合作清单,明确各部门在终身教育工作各方面的职能职责,不断完善在经费投入、质量监控、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启动仪式结束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以《父母如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为题带来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动力的五大层级以及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四大要素。他建议,家长应充分了解相关心理健康知识,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能力而非仅仅追求成绩,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家长沙龙。渝中区教委供图
中学分会场专题活动。渝中区教委供图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分会场专题活动,聚焦健康管理、幼小衔接、学习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电子产品管理、小初衔接、同伴关系与亲子冲突、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时间管理等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