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新:生长型社区教育十年探索路 ——《学习圈·学共体: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的后记

2023-04-23  

作者简介:汪国新: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杭州社区共学养老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副会长,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全国)主任。

2007年,我从浙大附中的领导岗位转身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任主任,开始了梦寐以求的成人教育科研工作。到岗后调查研究发现,杭州的社区教育工作开展了多年,并处在全国较先进的行列,2008年还承办了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我引进在职和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多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区教育上,举全室之力研究社区教育。2008年,我决定出版两本书:《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报告》,同时开启两项研究:“成人教育共同体研究”“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

通过《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一书的写作,让社区教育方面零基础的科研人员与当时全国社区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面对面访谈, 通过名家访谈,一进入研究领域,就能把握全国社区教育前沿动态,学习领悟社区教育专家的治学精神。此书用18个人物的质性研究报告,构就了一幅生动的中国社区教育画卷,为中国社区教育发展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此书于2010年出版后,受到同行的热烈欢迎和教育部职成司成人教育处长张志坤先生的高度评价。

如果说《中国社区教育30年名家访谈》是一幅中国社区教育的全景图,那么,《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报告》则是杭州市社区教育行军路线图,回答过去二十年(1989年到2009年)社区教育发展的脉络和现实状态、基本经验及发展成果。此书于2009年出版时市委副书记叶明先生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这份报告的价值,深刻阐述了社区教育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十年过去了。2018年我向由办公室主任升任教育局副局长的高宁先生汇报是否可以再出一本杭州市社区教育十年发展报告。高局长不仅赞同出版此书,还建议联合其他媒体共同完成书籍的编撰工作,以便为全国的同行读者奉献出更高质量精神产品。2019年启动编撰工作,2021年底完成统稿工作,将在2023年春天与读者见面。

 一份发展报告既可以作全方位的概述,也可以就特色亮点给予深入研究与展示。第一本杭州市社区教育发展报告是前者,第二份想换一种表达方式,采取了后者。什么是杭州市社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呢,亲身经历了过去杭州十年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的人,如果要从多个特色亮点中找出两个,大概都会指出是“学习圈”和“学共体”。  实际上,杭州市2009年全面启动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若干个,并对重点项目给予了经费支持。作为这项工作的组织者与见证者之一,我以为,它对杭州市州近十余年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因为有专著《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理论·技术·实践 》的出版,就不列为本书的内容。过去十年里,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工作是成人双证制教育工作,政府为了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加大了投入,采用“教育消费劵”的方式资助学习者,公办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教学工作。从市教育局行政领导和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业务管理(教学指导、考试组织和学分管理)角度看,难度极大,但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各区、县(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历时五年的大规模的成人双证制工作顺利完成,为提高我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因为有专著《成人教育双证制: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新路径》的出版,也不列为本次杭州市社区教育十年发展报告中。

“学习圈”是“30分钟市民学习圈”的简称,是杭州市政府出台文件大力推进的“十三五”期间杭州市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是成人教育资源的合建与共享,是通过打造以街道和乡镇为单元的“成人教育共同体”,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和丰富的终身学习服务。而成人教育共同体正是我2008年确定的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两大研究课题之一,此课题《成人教育共同体研究——以杭州为例》2010年被立项为“‘十二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应教育部有关部门结题要求我出版了专著《资源的合建与共享——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一书。作为这本书的深化与补充,后来又出版了《合建共享:成人教育综合体的建设与运作》。

“学共体”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简称,是我于2008年首创的学术概念,经过15年的持续研究与推进,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终身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专题、研究门类、研究方向。其宗旨是变革成人学习方式,提升终身学习品质。在理论上,随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的完成和专著《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支柱》《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成长指要》的出版以及社区学习共同体系列论文的发表,已经基本建构起中国新时代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体系。在实践上,随着持续12年开展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评选表彰(共表彰700个市级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10次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题研讨会和若干次全市社区学习共同体研讨会的举办、杭州市及各区设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与行动指导中心的运作,到2021年,杭州市已有8000个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城乡,参与学习的人数超过22万人。

在持续10年研究和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后,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应用到老年教育的实践中,于2017年首创“社区共学养老”学术概念,从2017年起至今,我们的团队在杭州市建立了“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18个。2018年到2022年,组织召开5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杭州已经有18万老年人选择社区共学养老,这些老年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有所养”,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性价值得到明显提升。

2022年2月10日施行的《杭州市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2〕 1号),吸纳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和社区共学养老的概念和研究成果。通过政府政策文件来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和社区共学养老发展,体现了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的胆识魄力,也赋予教育科研的先导性意义。

《意见》站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高度,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升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根本宗旨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总要求落到实处,直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杭州老年教育的困境与挑战,充分体现了杭州在“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中终身学习与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

《意见》“以老年人幸福指数提升为宗旨”“助推未来学养社区建设”。明确提出要实施共学养老建设工程。”突出社区学养重点,整合利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应对老年教育机构“一位难求”困境,“构建幸福指数高、费用低的社区学养结合新模式,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培育团队学养力量,扶持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挖掘培养有影响力的社区居民,提升核心成员素养,引导老年人自主组织、自我管理、互助学习。”明确指出“2025年,初步建成全纳、开放、共享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建设示范性老年教育机构100个,共学养老示范基地100个,老年教育品牌项目100个。

     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区域老年教育变革与创新,开展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社区共学养老”被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由笔者主持的教学成果《共学养老:老年教育的杭州样式》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社区共学养老”模式具有投入小、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模式,推进中国养老事业发展和老年教育的深刻变革。

本书共有三章。在第一章前安排了一篇文章,作为本书的总启和概述,体现本书所阐明的10年来我市社区教育变革的归旨与理想——实现社区教育的根本性变革:从设计型向生长型转变。从本篇文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生长型社区教育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策略以及对于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展示我市2010年以来在学共体培育和学习圈建设经验与成果,文章由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和各区、县(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撰写,文章的内容均是2021年之前的,所以保留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单位名称。在此,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章展现的是十年来终身学习的先进人物,其中许多人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通过共同学习,他们的生命状态发生积极的改变,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服务社会的能力到得较好提升。人物事迹的采写由杭州日报的记者们完成,在此对杭州日报及记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作者较多,组织工作和编辑工作更加繁杂,向浙大出版社编辑胡畔女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注:《学习圈·学共体:社区教育的杭州样式》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