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共识的开放科学
开放科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开放科学是“一个集各种运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包容性架构,旨在实现人人皆可公开使用、获取和重复使用多种语言的科学知识,为了科学和社会的利益增进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的创造、评估和传播进程”。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社会面临着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健康威胁等诸多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在此背景下,开放科学逐渐成为全球学术共同体协同应对和解决全球性科学难题及公共性社会问题的重要实践模式。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推出各种举措以加快开放科学的前进步伐,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或适应开放科学运动的发展。2020年10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共同发表《关于开放科学的联合呼吁》。202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通过的《开放科学建议书》,更是成为全球学术研究变革与发展的新标志。
教育研究的大变革与新挑战
教育科学研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文件既突显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也提出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与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原创性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缺乏。教育科学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概括总结还不够,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还不多。二是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能力不足。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破解教育痛点难点问题,对于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理论供给和知识创新。三是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中还存在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等学风不正、学术失范问题,同时也存在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和违背科学研究基本原则的问题。四是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与影响有限。我国是教育科研大国,但“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以开放科学推动教育科学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到开放研究基础设施、开放研究政策,全球范围开放科学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开放科学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创新与进步,促进社会公众的互动与合作。2021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提出“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在法律层面肯定了开放科学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开放科学推动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重点加强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营造开放科学文化氛围。开放科学不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的“专利”,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在新闻传播领域,2020年新闻传播学顶级会议——国际传播学协会年会的主题就是“开放传播学”,并将其视为传播学开放科学的起点和元年。在社会学领域,尤其是定量方面的研究,透明度和公开度几乎达到100%。对于教育学门类中的心理学来说,开放科学被视为冯特将心理学带入科学大门后的第二个“春天”。目前,我国教育学领域关于开放科学的研究还有所不足,对开放科学理论、政策和实践的贡献较为有限,在教育学领域推广开放科学的探索与努力同样有限。我们要积极推广并普及开放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强开放科学的宣传和普及。
二是推动实证研究范式转变。早在1890年,美国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就提出“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的问题。100多年来对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点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歇,然而实证研究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研究的主流,成为项目研究、学术交流和期刊论文的基本范式。教育学是一门开放、包容的学科,一切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学说、理论、政策、方法、实践都要积极学习借鉴。教育科学研究要真正成为“科学的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靠证据和事实来立论的。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对推动实证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广泛影响,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型发挥了促进作用。
三是推进开放获取和开放数据。开放科学是一种促进知识共享、交流、合作的科学研究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知识传播和共享,还有助于实现科研成果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这一方面要求建立开放的教育研究出版制度,共享学术出版物,另一方面要推广开放数据和开放工具,鼓励研究者开展开源研究和发表开放获取的论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放科学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透明度和效率,有助于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的解决,是高质量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借此机遇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构建有利的学术合作与监督机制。
四是有效应对潜在风险挑战。开放科学是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目前,开放科学面临的风险包括虚假同行评议、“绑架”投稿索酬等科研伦理失范加剧、学术规范异化、学术价值扭曲等伦理问题。开放数据还可能引发敏感、隐私数据泄露,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开放研究过程中的设计方案、数据及结论的公开,也可能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的“喂料”。因此,我们还应积极构建安全、透明、可信的开放科学治理体系,特别是积极参与到开放科学的全球治理进程中,以有效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在开放科学领域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JZD043)
《中国教师报》2024年02月28日第14版
作者:阚 阅